“在电商进农村过程中,我们发现农产品上行是一个难点,一方面是上行过程中物流体系不健全,另一方面冷链很缺乏”3月8日,全国政协委员、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副校长贺盛瑜在人民大会堂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贺盛瑜委员是电子商务和物流管理方面的专家,曾主持完成西部地区农产品物流现状及对策研究等课题,对电子商务产业、现代物流业与农业、工业、服务业融合发展有过深入研究。
今年*,她关注到快递、冷链等在推动农村电商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中的意义,带来了《关于培育农村经济发展新动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建议》,提议要加强农村地区物流干线网络建设,合理规划布局冷链物流体系。
农村物流基础设施薄弱贺盛瑜发现,物流基础设施成为农产品上行的一个短板。
她告诉记者,她曾经专门到四川、广西等地调研了一年,发现农产品在上行过程中,特别是一些特色产品的上行过程中,涉及到物流环节,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
物流成本高、物流效率低、生鲜农产品损耗率高。
尤其在中西部内陆腹地和贫困县域,这一现象更为突出。
“建立物流网络基础设施,是培育和提升农业农村发展能力的首要问题”贺盛瑜说。
此外,对于电子商务进农村、冷链冷库建设等各类经验总结不足。
贺盛瑜解释,“尽管有了一些经验,但各类示范工作的总结性评估工作不足,亟需针对各类示范,提炼模式,加强推广和引导”加强农村物流干线网络建设对于“农产品上行难”的问题,贺盛瑜建议,要加大对农产品上行基础设施建的支持力度。
第一,要加强农村地区物流干线网络建设,合理规划布局冷链物流体系。
同时,要避免盲目跟风投建,**资金效率。
第二,促进邮政、供销、商贸流通、交通、快递等农村物流服务网络和设施资源整合,建设一批农村共同配送体系示范。
第三,在交通基础设施特别薄弱但农产品资源丰富的贫困地区,以基础设施网络扶贫项目等方式,加大政府在冷链物流系统建设方面的支持力度,提升贫困地区农产品对接市场的能力。
“尤其是农村的农副产品比较多,如果能在主产地建立粗加工企业,包装一下,可能会卖的更好一些”贺盛瑜说。
对于现有经验总结不足问题,贺盛瑜建议,在民族地区打造一批民族电子商务综合示范。
此外,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总结,提炼发展中的问题、经验、方法和模式,增强综合示范经验和模式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加大农村人才培养作为一名教师,在调查过程中,贺盛瑜还注意到了农业农村人才不足、影响农村长期发展的隐患。
“长期以来,农村地区公共配套与服务缺乏,经济、文化、教育等相对城市落后,城乡发展不平衡,使农业农村对人才的吸引力不足。
随着信息技术、物联网等在农业农村的应用,农业农村发展所需人才匮乏的问题更加突出”对此,她建议加大对农业农村人才培养的扶持力度。
一是开展定向培养,依托地方高等学校为农业农村、贫困地区、民族地区等重点培养一批懂技术、懂农村、爱农民的人才队伍。
二是重点培养具有互联网思维、有较强创新能力、有文化理念和生态理念的农业生产者和引导者,加速农业互联网化、现代化建设进程。
三是多方协作,培养一批本土化的农村电商经纪人,为特色优势产业接入互联网提供田间集货、分级包装、第三平台接入等服务。
本文转自中国邮政快递报,并不代表深圳佳豪鑫物流观点,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
近期京东物流的消息沸沸扬扬,“融资”、“上市”、“股权出售腾讯”等关键字吸引了不少眼球,尤其是“5年内收入规模破千亿,非京东体系订单量突破50%,10年增长至80%以上”目标,让人不明觉厉。
如果京东物流实现了这个目标,那么在实现的路上必会打破现有的竞争格局,而面对从红海中厮杀的胜者——强大的顺丰、通达系,可不是一件易事,在目前的存量市场竞争中,正常增速想达到35%已经不现实。
京东物流要实现这非凡的目标,就必须采用非常规的手段。
顺丰口碑难撼动京东物流想和顺丰分一杯羹,还需要长期的积累,并非一年两年的功夫。
顺丰作为京东物流的“假想敌”,其口碑已在快递界立得扎扎实实,甚至还流传这么一句话“任何有关快递的问卷,如果顺丰不是排在第一,那这次调查就是垃圾”。
在快递业价格战炮火连天的时代,顺丰可谓一枝独秀,价格超出同行一倍的同时,还可以收获如此之高的评价,凭什么?因为时间。
在用户角度,顺丰的服务、时效无疑是行业顶尖,可在这口碑和服务时效的背后,是长期的成本、人才、经验、技术的积累,才使客户形成的信任,并非一蹴而就。
京东物流的优势也在于此,虽然京东物流现在的名气和目标比起来还有差距,但是用户的满意度还是很高,京东在物流不计成本的投入,就是为了打造品牌,现在京东已经响当当,但京东物流还是需要时间的沉淀。
京东物流和顺丰的模式也大不相同,京东物流着力发展仓配模式,当前900万平方米的仓库面积,比顺丰多了500平方米。
顺丰“55架全货机与散航”组成的“天网”也是京东无法比拟的。
双方在仓储运输上的差距,也说明二者并非同质化竞争,面对着不同需求的用户,现在顺丰的菜,未必就是京东物流的菜。
所以就当下而言,顺丰的市场并非抢不动,而短期内不够现实。
成本战?通达系没怕过谁通达系的业务都是“硬骨头”,怕是给京东也啃不动。
通达系快递的价格就是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在庞大的业务量背后,是劳动者残酷的血拼,曾经顺丰就以4.8元一票的价格尝试进入低价市场,结果在艰苦的价格战中苦撑一阵,吃不消便撤退了。
以京东的“钢铁洪流”“科技研发”,能将价格降到5元以下吗?显然是自找苦吃。
京东物流在三四线城市的渗透率也是需要长期补充的。
作为以加盟制拓张地盘的通达系,在民营快递业发展早期就已如雨后春笋般遍布全国了,在近期随着最近对农村电商潜力的挖掘下,深层、零散的商家业务抢夺上,京东物流并不占优势。
腾讯、京东、唯品会的联盟,是阿里的“眼中钉肉中刺”,作为快递业七成以上业务来源的阿里件,除非在电商战中阿里业务大量流失,否则京东物流是很难有这些业务量支撑的。
吸纳小企业做盟主面对强敌,京东物流难以掠夺业务量,而在千亿目标的“海口”下,兼并重组就是京东物流增加市值最快的选择。
老话讲“欲速则不达”,通过兼并一口吃成大胖子并不现实,还不能什么都吃,一旦兼并不兼容,不仅不长还可能闹肚子。
那京东需要什么样的兼并对象?京东物流兼并的路上有两大选择:一是二三线快递企业,二是新生中小落地配企业。
一大兼并原则:服务必须好。
而符合以上条件的,首先就是“品骏快递”。
品骏快递属于唯品会的自建物流。
当前已达240万平方米仓储总面积、250余条公路运输干线、5大仓储物流中心以及覆盖全国县乡镇的3700配送点,由27000人组成的团队日配送包裹能力已经可以达到500万单/天。
品骏作为同出身电商平台的自营自建物流,及其注重用户体验,在融合过程中也会通畅许多,这些正是京东物流所中意的重点,而其母公司正是“反阿里”联盟的拜把子兄弟——唯品会。
巧的是唯品会也在2017年宣布拆分重组物流业务,更是大大方便了两家子公司的融合,甚至让人怀疑是不是在还未拆分业务时,就早已“指腹为婚”。
傻子做物流都能赚钱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京东物流还敢做出“五年千亿”的小目标,让人不得不好奇该如何实现,而京东物流下个动作会不会是兼并品骏呢?让我们拭目以待。